第9章:拉脱维亚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上帝保佑拉脱维亚》(拉脱维亚语:Dievs, svētī Latviju!)是拉脱维亚的国歌。作曲人及作词人皆为卡尔利斯·包马尼斯(Kārlis Baumanis,1834年–1904年)。

    人口民族:

    人口

    【人 口】 187.6万(2022年)。拉脱维亚族占62%,俄罗斯族占25.4%,白俄罗斯族占3.3%,乌克兰族占2.2%,波兰族占2.1%。此外还有犹太、爱沙尼亚等民族。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和东正教。

    截至2013年,拉脱维亚总人口为204万,城市人口占69%。2007年全国人均寿命72.3岁,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99.8%,入学率90.2%。拉脱维亚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全国居民的54%,男女比例差别之大稳居世界第一。

    民族

    截至2013年,拉脱维亚民族中拉脱维亚族占61%,俄罗斯族占27%,白俄罗斯族占4%,乌克兰族占2%,波兰族占2%,立陶宛族占1%。此外还有犹太族、爱沙尼亚族等民族。

    政治体制:

    政体

    拉脱维亚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土由维德泽姆、拉特加列、库尔泽姆和泽姆加列四大历史区域组成。拉脱维亚语为官方语言。在法律和法庭面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任期四年,由18岁以上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最多任两届,总任期不超过8年。当选总统后不得担任其他职务,议员如当选总统应放弃议员的权利和义务。总统的主要权力包括: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国家受到外敌入侵或他国对拉宣战时做出抵抗侵略的决定;在对外事务中代表国家,负责任命外交代表,接受外国派遣的使节。签署并颁布本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议会通过的法律。任命总理并授权其组成政府(需经议会简单多数通过)。总统有权宣布实行大赦。有权提出解散议会,但需经年满21岁的全体公民表决,若50%以上支持总统提议,则议会解散;否则总统必须辞职,由议会选出新总统。

    【政 治】政局基本稳定。2022年12月,新团结党、民族联盟、联合名单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新团结党成员卡林什连任总理。

    宪法

    1993年7月6日,拉脱维亚议会通过决议,恢复1922年拉独立初通过的宪法。1994年、1996年和1997年,议会三次对宪法进行了修订。宪法规定拉脱维亚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最多任两届,总任期不超过八年。总统任命总理并授权其组成政府(需经议会简单多数通过)。

    司法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院长安格尔斯·斯特鲁佩斯(Aigars STRUPISS),2020年就职。总检察长尤瑞斯·斯图坎斯(Juris STUKANS),2020年就职。

    议会

    【议 会】 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由100名议员组成,任期四年,议员由18岁以上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参选党必须获得5%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本届议会是2022年10月选举产生的第十四届议会,共有7个议会党团。目前议会各党派席位分别为:新团结党26席,绿党和农民党联盟16席,联合名单15席,民族联盟党13席,为了稳定党11席,进步党10席,拉脱维亚第一9席。联合名单成员斯米尔滕斯(Edvards Smiltēns)任议会议长。议会领导机构为议会zhu席团,由zhu席(即议长)、两名副zhu席、秘书长和副秘书长5人组成。议会下设15个委员会,每年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会议

    政府

    【政 府】 现政府于2022年12月成立,成员名单如下:总理兼外交部长克里什亚尼斯·卡林什(Krisjanis KARINS,新团结党),国防部长伊娜拉·穆尔涅采(Inara Murniece,民族联盟),经济部长伊尔泽·因德里克松内(Ilze INDRIKSONE, 民族联盟),财政部长亚尼斯·雷伊尔斯(Janis REIRS,新团结党),财政部长阿维尔斯·阿舍ladeng斯(Arvils Ašeradens,新团结党),内政部长马里斯·库钦斯基斯(Māris Kučinskis ,联合名单),教育和科技部长安达·查克莎(Anda Čakša,新团结党),气候和能源部长雷蒙兹·丘达尔斯(Raimonds Čudars,新团结党),wenhuabu长瑙里斯·蓬图里斯(Nauris Puntulis,民族联盟),福利部长埃维卡·西莉娜(Evika Siliņa,新团结党),交通部长亚尼斯·维滕伯格斯(Nauris PUNTULIS ,民族联盟),司法部长伊内斯·利比娜—埃格耐瑞(Inese Lībiņa-Egnere,新团结党),卫生部长莉加•格尔松内(Līga Meņģelsone ,联合名单),环境保护和地区发展部长马里斯·斯普林朱克斯(Māris Sprindžuks,联合名单),农业部长迪吉斯·史密茨(Didzis Šmits,联合名单)

    政党

    进入拉脱维亚第十三届议会的政党有:

    (1)新保守党(New Conservative Party):执政联盟成员。中右翼政党,奉行保守主义、反腐、亲欧路线。2014年5月成立,在第十三届议会中有15个议会席位,首次进入议会。

    (2)民族联盟—一切为了拉脱维亚、为了祖国和自由/民族保守党联盟(National Alliance “All For Latvia!” – “For Fatherland and Freedom/LNNK”):简称民族联盟。执政联盟成员。民族主义右翼政党。由极右翼的一切为了拉脱维亚党(All For Latvia!)和右翼的为了祖国和自由/民族保守党联盟(For Fatherland and Freedom/LNNK)于2010年结盟组成。2011年7月23日转为单一政党。民族联盟在第十三届议会中有10个议席。

    (3)为了发展党(Development/For):执政联盟成员。自由主义中右翼政党。2018年4月由拉脱维亚发展党、为了党和发展党三党合并成立。为了发展党在第十三届议会中有13个议会席位,首次进入议会。

    (4)新团结党(New Unity):执政联盟成员。中右翼政党。前身为2010年由新时代党(New Era)、公minlian盟(Civic Union)和政治变革社团(Society for Political Change)合并成立的团结党(Unity)。2018年,团结党先后合并5个地方政党——库尔迪加县党、为了瓦尔米埃拉和维泽梅党、为了图库姆斯市和图库姆斯县党、叶卡布皮尔斯地区党以及拉特加尔党组成新团结党。在第十三届议会中有8席。

    (5)和谐党(Harmony):在野党。左翼社会民主党。2010年由人民和谐党合并新中心党、社会民主党成立,原名和谐中心党,2014年更名为和谐党。和谐党在第十三届议会中有18席,仍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

    (6)绿色农minlian盟(Union of Greens and Farmers):在野党。绿色保守主义、重农主义中右翼政党。由拉脱维亚农minlian盟(Latvian Farmers’Union)和拉脱维亚绿党(Green Party of Latvia)于2002年合并成立。在第十三届议会中有10个议席。

    (7)KPV LV党(Who owns the state):原执政联盟成员。民粹主义、反建制中右翼政党。2016年5月由拉独立议员阿尔图斯·凯民什(Artuss Kaimins)发起成立。KPV LV党在第十三届议会中原有6个议会席位,2021年6月,KPV LV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此后重新命名为独立党(The Independent)。

    政要

    【重要人物】 总统:埃德加斯·林克维奇斯(Edgars RINKEVICS) ,男,1973年9月出生于拉脱维亚尤尔马拉市。拉脱维亚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国防大学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国家资源战略硕士。2011年10月至2023年任外长,2023年5月31日当选拉新一任总统,7月8日宣誓就职。

    总理:克里什亚尼斯·卡林什(Krisjanis KARINS),男,1964年出生于美国。先后就读于美国圣约翰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94年移居拉脱维亚后长期从事经商活动。2002年参与创建拉脱维亚新时代党(新团结党前身)并出任议会议员。2004年起,先后任拉经济部长和欧洲议会议员。2018年任新团结党共同zhu席并被推举为总理候选人。2019年1月任总理。2022年12月连任。

    2023年8月17日,由于联合政府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拉脱维亚总理卡林斯17日向总统林克维奇斯递交辞呈,此举标志卡林斯政府正式辞职。

    议长:爱德华兹·斯米尔滕斯(Edvards Smiltēns),男,1984年出生于拉脱维亚。毕业于拉脱维亚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进入政坛,议会工作经验丰富。2022年11月就任议长

    经济情况: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脱维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因此战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1980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4倍,农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0%。198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33.25亿卢布,国民收入为72.88亿卢布。1989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比上年又分别增长2.1%和4.1%,为 136.04亿卢布和76亿卢布。1990年拉脱维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的1.2%,居全苏第 11位,是全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拉脱维亚独立后,摒弃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旧模式,改而实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基本经济政策。其经济改革的主要构想和内容是:在所有制方面,彻底改革经济结构,实现国营财产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变以国家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在经济管理上,打破国家的垄断,大力鼓励和发展市场经营活动。归结起来,拉脱维亚经济改革主要是彻底改变苏联那套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此,独立以来,该国已颁布了关于改革财产权、实现私有化、放开价格等许多有关的法律和法令,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实现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实际措施。例如,独立以来它已基本放开了物价,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

    【经 济】 1991年恢复独立后,拉脱维亚按西方模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1998年被正式接纳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08年遭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下降达20%。2009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75亿欧元贷款援助,成功实施财政紧缩,2011年起恢复经济增长。2014年加入欧元区。

    2022年拉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91亿欧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719欧元

    失业率:7.1%

    通胀率:17.3%

    农业

    【农 业】 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2021年农业生产总值13.27亿欧元,同比下降6.8%,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资料来源: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

    1996年,拉脱维亚农业、畜牧业和森林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7%。全国近1/3的人口住在农村、有17%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亚麻、甜菜、饲料和马铃薯为主。畜牧业主要是奶、肉两用的养畜业、饲养牛和猪。养蜂业发达。截至1995年初共建立了64264个家庭农业经济单位,319个农业企业中已有79个完成了私有化。年人均生产387公斤奶,404公斤马铃薯,348公斤谷物。

    拉脱维亚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2012年农业产量同比增长17.4%,其中作物产量同比增长28.5%,畜牧产量同比增长4.4%。

    工业

    【工 业】 工业支柱产业有采矿、加工制造及水电气供应等。2021年工业产值为47.47亿欧元,同比增长7.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6.5%,其中化学品和化学产品制造同比增长25.6%,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增长11.2%、金属制品制造增长10%

    拉脱维亚的工业在波罗的海三国居首位,农业居第二位。在苏联时期,工业以耗金属少的机器制造业著称。主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并给苏联其他共和国进行来料加工,成品返销。畜牧业发达,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8%。拉独立后,开始推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发行本国货币,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和独立预算。由于同苏联各国的传统贸易关系被破坏,能源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遇到严重困难,一度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直到1994年经济才有所回升。从1991年起,拉脱维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服务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31%上升到1994年的51%。由于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失误,1995年夏发生金融危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波罗的海银行宣布倒闭,使已出现的经济回升势头受到一定影响。1995年12月新政府组成后,主张积极发展生产,并力主恢复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传统经济贸易联系。1996年国民经济略有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5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

    拉脱维亚主要工业门类:电子产品、机器制造、食品、轻工、纺织、建材、化工、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有采矿、加工制造及水电气供应等。 2012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2%,其中加工制造业同比增长9.3%。

    服务业

    服务业是拉脱维亚的支柱产业。2021年拉服务业产值为226.87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9%。

    旅游业

    2021年拉接待游客共计130.6万人,同比下降10.7%,其中外国游客数量为44.2万,同比下降38.2%;当地游客为86.4万,同比增长15.6%。2020年中国游客赴拉旅游0.2万人次,同比下降90%。拉主要旅游城市和风景区有:里加古城、尤尔马拉海滨、希古达和采西斯风景区、露天民俗博物馆、隆达列宫等。全国共有旅游公司主要有:拉脱维亚旅游公司(Latvia Tours)、里加旅行社(Riga Travel Agency)、塔斯旅游公司(Tas Travel Agency)、大学生青年旅行社(Student and Youth Travel)、波罗的海旅游公司(Baltic Travel Group)等。

    金融

    【财政金融】2022年拉中央政府财政收入139.93亿欧元,财政支出157.14亿欧元,财政赤字17.21亿欧元。

    拉脱维亚银行(央行)成立于1922年9月19日,1991年9月3日拉脱维亚银行恢复了可以发行货币的央行地位,1993年拉脱维亚银行正式发行拉特。截至2019年底,拉共有15家商业银行和1家政策性银行。主要商业银行有:Swed银行(Swed Banka)、SEB联合银行(SEB Banka)、DnB银行(DnB Banka)、Citadele银行(Citadele Banka)、芬兰北欧银行拉脱维亚分行(Nordea Banak Finland Latvia Branch)、Rietumu银行(Rietumu Banka)。(资料来源:拉脱维亚商业银行协会)

    2021年拉中央政府财政收入124亿欧元,财政支出148亿欧元,财政赤字24亿欧元,占GDP总量7.3%。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 拉脱维亚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2022年拉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77.7亿欧元,同比增长32.8%。其中进口265亿欧元,同比增长35.8%,出口212.7亿欧元,同比增长29.3%。

    拉脱维亚主要贸易伙伴为周边欧盟成员国和独联体国家,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依赖程度较高。2022年拉主要出口国为立陶宛、爱沙尼亚、德国、俄罗斯、瑞典,主要进口国为立陶宛、爱沙尼亚、德国、波兰、俄罗斯。拉主要出口商品是木材、木制品及木炭、钢铁、矿物燃料;主要进口商品为矿物燃料、机械用具及零配件、车辆及零配件。

    外国投资

    【对外投资】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拉脱维亚对外投资累计53.24亿欧元。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机动车和摩托车修理、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活动等领域。

    【外国资本】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拉脱维亚吸引外资存量为225.9亿欧元,对拉主要投资国有瑞典、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对拉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批发零售、机动车和摩托车修理、制造业等领域。拉已同奥地利、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比利时、加拿大、中国、瑞士、捷克、丹麦、埃及、西班牙、爱沙尼亚、芬兰、法国、英国、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冰岛、以色列、意大利、韩国、科威特、立陶宛、摩尔多瓦、挪威、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新加坡、斯洛伐克、瑞典、土耳其、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签署投资保护协定。

    著名公司

    【著名公司】 (1)“阿尔达利斯”啤酒厂(Aldaris):拉最大的啤酒酿造企业,有140余年历史。主要生产各种啤酒和无酒精饮料,年销售额近3800万美元。产品出口爱沙尼亚、立陶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