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褐色的咖啡溅的到处都是。 “张处长,注意你的身份!不是只有你们在抗日,我们也在抗日!我的学长好多都阵亡了!学弟也没剩几个了!只有我,还在这儿苟延残喘,校长对我说,在这儿做好了,也是报国!你以为只有你知道买药品运回国内嘛?嗯?!” ............. 郑旭虽然对蓝党没好感,但他也不至于乱黑,立场不同,但阵营相同,他们也是同胞,当年战场上的那些战士,很多是不分立场的! 他们的牺牲同样也要被后人记住,而不是随意贬低。 其实蓝党在初期,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很多正规序列的部队里的军官,专业素养都非常高! 甚至不缺热血和胆气。 当年很多部队正面溃败的原因,除了装备劣势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战时主官先冲了,主官战死了,下面的兵员素质参差不齐,没了指挥才溃败的。 那些当了汉奸或者战事不利,不敢打的废物,只是极少数。 但...越到后期,那些从各类军校出来的军官,死伤太多,根本补充不过来,蓝党部队的战斗力,也就慢慢变得越来越拉胯。 ............. 呵... 张嘉一看着发怒的郑局长,笑了笑也不反驳,这都是事实,甚至连红党里,都有一大批郑局长他们学校的师生,这些人,能力确实强,也不怕死! 但郑局长说的再多,也改变不了他在这边享受的事实,看着茶几上的陈设。 糖罐里的方糖上,刚刚被溅上的咖啡,这些像污渍一样的咖啡,让本来白净的方糖变得脏兮兮的,等待它们的下场,可能在他出门后,就会被丢掉。 而在国内,大部分人,甚至连这样“脏了的”方糖,都吃不到。 拿起小夹子,毫不在意被“污染”了的方糖,夹起几块放在自己的咖啡杯里,又倒入了一点牛奶,拿小汤匙搅拌一下。 张嘉一端起咖啡品了一口,赞叹道:“夏威夷的kona咖啡?还不错,王小姐的手艺也不错,不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更喜欢喝巴西的山多斯咖啡。” “???” 郑旭一愣,想不到眼前的泥腿子有点见识啊,这家伙以前也不是一般人啊。 “郑局长...很高兴今天你能给我看这份情报,今天就谈到这儿吧,告辞了。” 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可调和,这是思想理念上的问题。 张嘉一起身,整理了一下风衣,对郑旭笑了笑,转身准备出门。 当办公室的门被张嘉一打开的时候,回过神的郑旭,眼神有些复杂的看了眼张嘉一的背影,开口道:“等等...” 深吸了口气,郑旭道:“注意安全,有些人会不想看见美国人“知道”这份情报。” 张嘉一脚步一顿,这有些人,包括岛国人和....美国人! “谢谢局长关心,我们会小心的。” “另外!”郑旭眼角一抽,说道:“记得找唐处长拿药,缺什么拿什么吧,去吧。” 张嘉一一愣,没想到这位到最后还真给药了,而且没提钱! 侧过脸,看着沙发上的郑旭。 办公室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郑旭是背对着窗户坐在沙发上。 他体格大,整个人处在逆光中,显得很黑暗,只有眼神中有一点亮光,这亮光中...有点不屈,又有点憋屈,还有点绝望... 剩下的阳光,照在张嘉一侧脸上,让本有些驼背的张嘉一,显得异常神圣,且高大。 “谢谢...” 这次他只说了谢谢,没有喊局长这种表面上的称呼。 ............... “卡!” 老张带头开始鼓掌,两个极有男人味的男人,开始对戏的时候,就是片场最有意思的时候。 红蓝两方主官人员的这场戏,就这么结束了。 这里特意要在这部电影里出现这种镜头,也是有讲究的。 这是为了点出当时炎国的立场和难处,后期还会在这段戏里插入一些双方回忆的镜头。 ... 郑旭听着耳边传来的掌声,坐在沙发上没有动。 叹了口气,他有点受不了这种剧情,每每想到那个年代,那些先辈忍受住巨大的种种困难,一直在坚持、坚持,一直坚持到最后。 “怎么了?想什么呢?”王欧拿着纸巾,顺手擦了下茶几,端起郑旭身前的咖啡,又往里添了点牛奶,自己先喝了一口品了品,感觉还不错。 递给郑旭道:“喝点咖啡,缓缓...” “哎...我突然想到,我要是生在那个年代多好啊,就凭一腔热血,我也去参军报国。” 看着郑旭一脸惆怅,王欧笑眯眯的把咖啡递到郑旭手里。 郑旭以前给她说过,他们家以前成分不好,当不成兵,以此为憾,现在他发展成这样,算是能当兵了,但... 都这么有名气的导演了,他现在要是真去当兵,谁要他啊? 想不到拍个客串的角色,郑旭还多愁善感了。 “想那么多干什么,大家都在等你发话呢。” 接过咖啡,郑旭抬头扫了一圈,大部分人都在鼓掌,甭管他演的好不好,郑旭最起码是国内导演界演技排前几名的导演了! 拍一拍老大的马屁,鼓鼓掌,不是很合情合理嘛? “行了,都休息吧,准备开饭!” 掌声缓缓停下,该忙的就去忙了。 张嘉一去而复返,坐在郑旭对面,端起咖啡又放了两块糖。 “哈哈哈,王总亲自泡的咖啡,我可得喝完。” 解释了一句,张嘉一问道:“刚刚我演的咋样?没给郑导你丢人吧?” “那是...张老师还是值得信赖的。” 因为在郑旭成名前,出演过郑旭的电视剧,这算是个人情,郑旭一直都记得,只要是张嘉一能演的角色,郑旭都会请他。 张嘉一也很够意思,就像这次,计划很突然,他也推了一部戏,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能上郑旭的电影,还要啥自行车。 以前他还靠半个老乡的身份,和郑旭拉关系,这么多年下来,两人的关系不靠这个也亲近很多了。 “导儿,这个剧情...”张嘉一看了眼王欧,现在也没外人,张嘉一就准备问问郑旭。 结合着剧本,电影里张处长这个人,怎么说呢,很圣母,看前期甚至会让观众有点反感。 他一心想提醒美国人,岛国人要偷袭珍珠港了,他不想看到太平洋舰队的官兵白白牺牲。 第一印象,这种角色给人的感觉,甚至会有点像舔狗。 虽然后面的剧情走势不是这样的,但这个演绎方式,张嘉一感觉有点别扭,这部电影不像以往主旋律电影那样,红党人物都是雷厉风行、伟光正啊。 ................. “聊啥呢?” 张导带着张召中,晃晃悠悠的也走过来,马上要开饭了,片场不比酒店,条件稍微“艰苦”一点,郑旭这边有沙发,有茶几,是个很好的吃饭的地方。 看着张嘉一端着咖啡和郑旭聊天,老张像探子一样,问起话。 “啊...张导、张老师,坐坐坐。”张嘉一起身往旁边挪了挪,给这两位姓张的本家腾出位置。 王欧一看,四个男人凑在一起,她也不想多待了,起身道:“你们聊,我一会儿给你们送饭。” 等王欧走后,张嘉一给张导解释了一下刚才的问题。 张导点点头,有些疑惑的看了郑旭一眼。 其实珍珠港这部主旋律电影的剧本,张导越看越觉得熟悉,不管是它的故事进行方式,还是故事段落,都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但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这种熟悉感来自哪里。 作为一个导演,阅片量是基本功,看的电影多了,对自己的拍摄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 郑旭扫了眼,眼前的三位姓张的中老年三人组。 张嘉一,不说了,虽然俩人私交还算不错,但这位不是自己人,这个郑旭还是分的清的,不是一闪一闪传媒的,都不是自己人。 张导也是同理。 只有张召中老师,这位不管是现在已经加入一闪一闪传媒了,还是他以前的身份,都被郑旭当成自己人了。 现在,三个人里,有两个都不是自己人,有些东西,就不能说的太明白了。 不能什么话都说给别人听。 就像这部主旋律电影一样。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有一闪一闪传媒特别编剧部里的心理学专家深度参与的。 这是编剧部研究了上百部国外“主旋律”电影总结出来的精髓经验,目前算是郑旭的秘密武器。 这可不能随便和别人分享,万一把底子漏了,他们要是学着郑旭一样,玩的好、拍出来的效果好,那还不说,万一他们玩砸了呢,郑旭也得被连累。 其实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美国超级英雄和其他科幻片的影子。 算是大杂烩! 对...就是美国电影,还是很多部美国电影的精髓,被一闪一闪传媒编剧部给反推整理出来,融入了这部主旋律电影,在上一部准备拿去参加戛纳电影节的电影里,编剧部已经有了点尝试。 但是当时,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没什么经验,大家摸索着来,整个剧本只能说做的比较完善,但有所收敛。 这部主旋律电影就不一样了,有了上一部电影的练手,编剧部已经有了点经验,胆子也大多了,就把更多的私货融入到了这部电影的剧本里。 总体来说,这部主旋律电影是通过多方的不作为和黑暗,来反衬炎国人的,这是主体思路和故事主线,也就是所谓的主旋律。 但这条线的表达方式,不像以往主旋律电影那么明确。 这条主线准确的说,是条暗线,一切全靠对比,等到整部电影看完,观众一回想,才能品出味道。 而这部主旋律电影里,最大的大杀器,就是编剧部按照郑旭的交代,首次在这种能面相国际的电影里,“改变”历史,和“包装”以前的炎国人。 改变历史就不说了,这个故事谁有谁的看法,美国人记录的都不一定对,只要咬死了一条,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拒不承认,那这部电影就是还原历史了! 至于“包装”炎国人,这个算是郑旭最大的目的,单纯的拍一部电影,多没意思啊,现在的一闪一闪传媒已经把队伍段炼成这种地步了,要是还拿不出点“科研成果”,那这么多年来,郑旭算是白混了! ............. 从很多炎国人小时候开始,不管是在课本上,还是在电台、或者电视上,有一个流传很广,但很隐蔽,杀伤力却极大的词汇。 ----------愚昧! 很多书上,或者名人讲起历史中,一提到炎国人,就会被冠以愚昧、无知等词汇。 其中愚昧这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好像不添上这种词汇,就体现不出现在炎国人的不同。 但这真是个好词嘛? 炎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祖宗一代一代这么过来的,到了近代就变成愚昧了? 虽然前朝有那么点,但这个词不是这么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