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士子归心-《朱明》


    第(2/3)页

    这个平日里微微笑着,好像平淡如水的文弱老者,心里想的居然如同火山一般,一旦爆发出来……会死人的。

    到了梅之焕这个年纪和地位,对生活的欲求已经少了很多。什么美女没见过?什么美食没吃过?什么美事没干过?

    但从龙之功、位列凌霄、青史留名的声誉却如同强烈的磁石,不断吸引梅之焕的内心。

    麻城逐渐恢复。麻城人变得忙碌。麻城人的脸上露出笑容。麻城人开始憧憬未来……

    麻城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飞速发展。流寇在麻城造成的破坏逐一修复、农业恢复正常生产、商业一夜之间遍布县城乡镇、小工业小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头、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流动带来物资和财富……

    梅之焕从小在麻城长大,在大明各处为官几十年,又在麻城赋闲几年,从未见过一个地方可以如此快速有序的发展。

    地还是这片地,人还是那些人,只是换了个治理方式,却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和生命力。

    若是如此发展三五年……梅之焕不敢想象,大明的县城府城都如同京师一般繁华,大明的国力还不碾压一切魑魅魍魉?

    梅之焕对朱顺明以及朱顺明治下的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带着几个随从,从黄冈县城开始,逐一游玩考察。

    黄冈是朱顺明正在新建的行政经济中心,整个黄冈县城内外成为一个大工地。

    到处是忙碌的人群,到处是来往的车辆。

    码头早已扩建,依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大量货船在江面上等待靠岸卸货。

    距如今的码头三四里远的宝塔码头正在紧张兴建,建成后可以同时停泊一百艘货船装卸。

    沿长江坐船而上,梅之焕当然要去武昌。

    武昌府的繁华程度不是黄冈县城可以比拟的。但梅之焕发现,相对黄冈而言,武昌城中缺少一股朝气,缺少那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忙碌和希翼。

    离开武昌府,一路船行,进入洞庭湖。

    正是九月晚稻收获季节,放眼望去,两岸滩涂上的良田黄澄澄一片,都是累得笑弯了腰的水稻。

    几个孩子在农田边嬉闹,一条大黄狗不时窜入农田中追逐蚱蜢田鼠,大姑娘小媳妇素颜薄衫依然掩饰不住成熟的风韵,大老爷们被丰收的喜悦笼罩,不是来几段地方花鼓戏……农家的欢声笑语隔得老远都能感受得到。

    好一片丰收景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