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南大西洋就是当时唯一的选择,这是帝国海军的二号战场,而且远离太平洋,虽然战场的规模不大,但是却可以提供不少的独立发挥空间。让姜仲民率领第五特混舰队去南大西洋战区,这也正是聂人凤寻求海军内部平衡,制约谈仁皓的直接表现。 不管是姜仲民,还是谈仁皓,当时都认识到了校长这个安排的意图。谈仁皓在海军中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几乎所有握有实权的年轻将领都是谈仁皓带出来的,而海军依靠的也正是这批年轻将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谈仁皓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聂人凤,甘永兴,廖汉翔,颜国忠这批老将之外的其他所有将军。不管是处于维护自己的权威,还是处于保护谈仁皓的目的,聂人凤都不会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相关的原因已经在前面介绍过了,而要限制谈仁皓影响力的基本办法就是在海军中扶持一个能够抗衡谈仁皓的年轻将军,分散谈仁皓在年轻将领中的影响力,而姜仲民就是不二人选。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聂人凤对姜仲民地期望值是很高的,除了让姜仲民获得独立指挥权之外。聂人凤甚至直接联系了翁一鸣,让翁一鸣为姜仲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换句话说。表面上,翁一鸣是战区司令官,全权负责舰队的作战行动。可实际上,姜仲民才是真正的舰队指挥官。在第五特混舰队到达了南大西洋战区之后,连之前由翁一鸣指挥地南大西洋舰队也由姜仲民统一指挥。 姜仲民自己也知道校长在暗中帮助他,而且知道校长的目的。当然,在很大地程度上。他把校长的行为理解为了让他与谈仁皓竞争,这样帝国海军才有内部发展动力。如果最终谈仁皓成为了海军中无人可以取代地司令官的话,那对海军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在姜仲民看来,这次前往南大西洋战区,他的任务就是去获得一次重大地胜利。并且将南大西洋,乃至整个大西洋战场作为他的根据地,并且在这里建立起他的威信。最终抗衡以太平洋战场为根据地的谈仁皓。 说实话,这个像话有点低俗了,可这确实是姜仲民的想法。而且当时连甘永兴都是这么认为的。不然的话,校长为什么要让第五特混舰队去南大西洋战区?如果校长想要有绝对制胜把握的话,那就应该让第四特混舰队去。甚至是让第一特混舰队过去,而不是让刚成立的第五特混舰队过去。至于聂人凤本人有没有类似地想法,这就不得而知了,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给任何人的。 舰队从狮城出发之后。一路上也算顺风顺水。印度洋上地波涛并不汹涌,而且印度洋是帝国海军地绝对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敌国的战舰在这里活动(只有部分美国潜艇在澳洲西部,也就是印度洋东部海域活动,对舰队几乎没有威胁)。十月初,舰队就到达了莫罗尼。 莫罗尼是莫桑比克海峡北部大科摩罗岛上的唯一地港口,也是帝国海军在印度洋西部最为重要的海军要塞。从500多年前,帝国占领这座岛屿之后,就在这里修建了第一座码头。 后来,在与西方列强的百年战争中,帝国海军将这里建设成为了海军要塞,并且扩大了港口规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帝国长期有军队驻扎在大科摩罗岛上。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在此驻军500人,后来扩大到了了1500人,在第五特混舰队到达的时候,驻军规模已经达到了3500人。 莫罗尼港也是舰队南下的必经之路,而且这是在到达开普敦港之前唯一可以停泊的地方。港口的设施已经很陈旧了,没有可以供大型战舰停靠的码头,所以舰队里万吨级以上的战舰只能在港湾里锚泊。 第五特混舰队没有在这里停留多久,补充了燃料,淡水,以及新鲜食物之后,舰队就离开了莫罗尼港,踏上了前往开普敦的最后航线。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第五特混舰队的好运气结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最终影响到了第五特混舰队的命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