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三国演义十大疑惑-《三国之无限乱入》


    第(2/3)页

    十大疑惑之五:曹操。

    曹操的诗作完全摆脱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暴发户的骄矜。“对酒当戈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诗,完全是以一个诗人的态度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曹操复杂的内心,而不是权相曹操的帝王情怀。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赞叹。宋代以前诗词中的用典常是诗人对前辈的敬礼,比如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比较典型,特别是汉代,诗作或从诗经(乐府),或从楚辞(赋),这种对前辈的敬礼与膜拜比比皆是。而曹操这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迹,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辈,可以说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十大疑惑之四:隆中对。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他后半生对此的坚持当然更不易)。鲁迅说三国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我觉得他说的对,如果老罗按照我的想像来描述君臣间的这次对话,诸葛亮的形象将鲜活的多,同时,也可爱无比,对,无比。不管怎么说,隆中对出现了,鱼和水相遇了,君臣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他们对天下的规划。隆中对,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是刘备孔明的豪情。

    十大疑惑之三:百骑劫曹营。

    与其说是疑惑,不如说是传奇,比赵云七进七出,张飞当阳桥,文鸯单骑闯雄兵等还要奇。传奇这个词大概属于现代语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径庭那种。古文中也有这么一个词,感觉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谓唐人传奇多为神鬼妖狐,什么奇写什么。到了明清小说更常将历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为信。所以与国外不同,我们的英雄虽也有丰功伟绩,却少有具体的传奇——比如林肯捡硬币那类,那种短而具体,传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断。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

    十大传奇之二:威震逍遥津。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十大传奇之首:桃园三结义。

    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