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撤退:战不利,骑兵可呼啸而去,故军队撤退时,常用骑兵殿后,截击一定时间,就算胜了,也无法追击。 混编:步骑混编,相互拖护。曾经大汉征伐武历时,常以步阵居中,骑立两侧。大汉轻骑兵冲锋,则步阵据前,两侧骑兵从两侧突入,拦腰砍断,以达到分割战场的目的。 包围:大汉征西,常以两队骑兵,左右驰射,不断压迫对方心理,直至敌人阵型崩溃。 砍杀:敌人阵型溃,用骑兵突入砍杀,直至敌人彻底失败。 奔袭:利用马匹速度优势,实然攻击敌人防御薄强部位。 远途奔袭:把马匹当做战略运输工具,远距离投放自己的兵力,以其突入性,攻敌不备主要进攻敌人守薄弱环节。 而莫寒心中想要组建的骑兵是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分队。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通常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围、追击、奔袭等任务。其行动轻捷,受地形、气象影响较小。历史上骑兵曾经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 这种骑兵是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骑兵是由一群经过长期训练,能在马背上作战的士兵组合而成的。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都是担任侦察任务,或是在敌方部队刚成军与集结时,进行连打带跑的游击扰敌工作。 而组建骑军的花费,却让莫寒有些头疼。 一支千人的骑兵完全可以扰乱数万人的大军阵营,骑兵的作用不在于杀人,而是通过其高机动性和冲撞力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分割战场。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让敌人措手不及。当朝首辅温守信曾言:若我大唐有一只十万骑军,那么九国可一统!这就可以看出,骑军的组建难度了。 首先就是战马的选拔,其实并非所有的马匹都适合作战的,战马和皇帝权贵等使用的装饰门面的高头大马是不同的。那些所谓的骏马看起来形体健壮,跑起来让人赏心悦目,但是这一类马匹在战场之上却并不适用,最大的问题就是个子太高了,不适合骑兵的快速冲锋。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最成功的战马莫过于北邙战马,这类马匹体型矮小,但是爆发了十足,而且耐力也好,不论是短距离的冲锋;还是长途的奔袭,北邙马都可以很好地适应战场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北邙地处北地,缺衣少食,却能与中原诸国分庭抗礼的原因。 当时中原地区的王朝为了组建一直优秀的骑兵很多时候马匹都需要从北邙哪里购买,这样一来一匹马的价格就被提高,几百两白银都不止。战马的购买常常就需要数十万白银,这是骑兵建立的第一笔花销。这些年来。还好些,大唐、武历、大汉都建立了自己的马场,虽然马匹质量不如北邙,倒也算得上解了燃眉之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