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本帅听不清你说什么,你上前几步,说大声一些!” 我心中暗喜,以一个大家闺秀应有的仪态缓缓行至马车前。 随着距离愈来愈近,我举目细察,发觉此人虽与太子焏有七八分相似,但神色气度却截然不同。周焏自幼封王授将、一呼百诺,更曾入主东宫、数度监国。他的雍容气度与生俱来,可不是一般人想模仿就模仿得来的。何况我能看清他,他自然也能看清我,如果他真的是周焏,必定认得我。即便现在的情形不适宜相认,但认得与否,至少从眼神上应该能看出些端倪。 见他也正上下打量着我,我忙收复心神,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明示,他要本帅如何明示?” “加官进爵,是何官爵?后福无穷,有何后福?还请殿下明示。” “哦,这个简单。你告诉刺史,事成之后,本帅定封他做、做宰相,再赐金银千两、食邑①千户,这样总行了吧?” 盛朝实行的是群相制,即“三省六部”中“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长官均属于宰相,官方的说法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只有民间或私下闲谈才称“宰相”。周焏深谙朝政,曾三次监国,没有理由会那样说的。 此时,我心中已有了十分把握,此人绝非周焏。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拿到签字后迅速撤离。 我忙俯身下拜道:“民女代家父谢殿下隆恩,只是口说无凭,还请殿下立字为证。” “这郭世杰真是麻烦!”他的目光在我身上游走,有些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看在郭娘子的面子上,本帅就写一个给他吧。笔墨伺候!” 当即有侍从递上文房四宝,他悄悄地与身边一个师爷模样的中年人低语几句,便开始下笔写字。 片刻后,侍从将纸轴递到我手里。我打开一看,诺书上的措辞应是经人指点,正式了许多,但这笔迹却显然不是周焏的。他的书法磅礴大气,与此人所写大相径庭。 我作感恩状,收起诺书伏地跪拜道:“民女代家父谢过太子殿下恩赏!民女告退!” 说罢,我起身行了一个告辞礼,将诺书放入袖筒中后转身便走。我得用最快的速度离开这里,只有达到距城门半里处,才能确保安全。可是,又不能表现出焦急来,只得再度仪态端庄地往回走。 还未行至方才下马处,只闻身后骑士的声音:“等一等!” 他们不会变卦了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却又不得不回头应付。 骑士追至我面前,喘着气道:“郭娘子请留步,我们统帅有话问你。” 我知道在敌营多留一秒就多一份危险,可是如今这形势,我不想去也得去。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回走,又一次通过战马林立的过道。 我努力挤出笑容,恭顺地问:“不知殿下唤回民女,所谓何事?” 那人一挑眉毛,打着一把折扇,笑道:“郭娘子走这么急做什么,本帅还不知郭娘子芳名呢?” 我不知道他此问是何用意,却也不敢怠慢,忙说道:“回殿下,民女名唤‘三芊’。” “三芊,郭三芊,好名字啊!”他抚掌道,“名美,人更美!” “太子殿下谬赞了。” “郭娘子,你只为父亲讨承诺,也不为自己讨一个吗?” “三芊一介女流,家父好便是民女好。” “不尽然吧,若能父凭女贵,岂不更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