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陈平虽然是一个非常能力,且对汉朝有着巨大功劳的功臣,但他却在私德方面有亏,不为世俗所束缚,有着明确的追求目标,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 【然而,虽然私德有亏,但陈平在大义上的坚持却非常明确。 陈平这人最擅长的就是“背后捅刀子”,他的计谋,通常只论“效果”不讲“道义”、只为“谋主”无视“情谊”、追求“奇诡”伤及“无辜”。直白一点说,陈平是不择手段地为刘邦服务。 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忠诚。】 【同时,陈平也对自己的定位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他也十分清楚刘邦的心思。 在陈平帮助刘邦抓捕韩信后,刘邦再次对陈平进行封赏,陈平知道刘邦多猜忌,因而在受封时,陈平说了这么一段话: 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 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 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凌稚隆对此评价说:“平之归功无知,果不背本耶?不过以帝猜忌之故乃寓意于不忍背无知,因以明其不背汉耳。不然云梦之游且忍于缚同事之信,而独不忍一无知哉?此亦平自全计也。”】 【陈平就像是一柄利剑,无论多么纷繁复杂的政局,都有可能在他出鞘之时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盘点这位历史中颇有争议大汉“贤相”!】 【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宴请群臣时总结到:他之所以能得天下,主要得力于三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 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但要要论屡出奇谋,屡屡让大汉脱困,让刘邦保全自身的,还是得陈平! 陈平之所以未位列三杰,一方面是张良技高一筹,另一方面所出计谋多奇诡阴,为时人有所不齿。 最后就是因为陈平的私心过重,行事手段不受束缚,刘邦不敢重用。】 刘邦喃喃道:“精致利己主义,苏上神概括的很好朕学到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