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对刘伯温,所言是“吾之子房”。 “我要治世之才,而非善谋之人。他如今是御史中丞,又不属于浙西,制衡旁人自是极好。”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在和马蓁蓁说,还是在自言自语。 马蓁蓁便也明白,对于刘伯温,朱元璋是不舍得不用,却也不敢重用。 事情说到这里,也没找到什么解决的办法,马蓁蓁只能再劝朱元璋:“不管怎么样,善待刘伯温,也免得爹你落下个不好的名声。” 朱元璋深以为然。 回去的路上,马蓁蓁还在想,刘伯温聪明一世,偏偏忽略了这一点。 若他能像张良一样功成身退,大约也不至于死在洪武八年,还是忧愤而亡。 回到自己的小楼,马蓁蓁用过饭后趴在美人榻上,一边想着今天和朱元璋说过的事情,一边召出了日记系统。 刘伯温到底是个人,马蓁蓁也只是从史书上了解了他,更推测不出日后的发展。 但那丞相制度,马蓁蓁自觉更有发言权。 下次,下次她一定要说服朱元璋! 马蓁蓁握拳给自己打气,然后唤出日记系统,准备整理一下如何说服朱元璋。 沉吟着,她写下第一行字: 【皇帝和丞相之间的互相权衡,就像是在拔河。】 【各自往自己有利的方向拉着绳子,虽然没有输赢裁判,但是两方都知道,不能太过分,要有底线。】 【这个底线,正是上千年的君臣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也是因为这个底线的存在,臣子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干涉;而皇帝也该明白,该让出多少的权利给臣子。】 【像是一场不断完善规则的博弈,拉扯之后,得出这么一个底线。】 【但朱元璋却要打破这个底线。】 【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无非就是他多做一些事情,换来独掌权利,不需要所谓的平衡。】 【他也确实做到了,他用自己的权利,取消了丞相的官位,并禁止了这一职位的出现,便真的消灭了“丞相”这个称呼。】 【可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某些规则总是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被重新捡起。】 【正如马蓁蓁下午想问朱元璋的,那些活他自己能干得了,他的后人,难道也都愿意这般辛苦,干这么多活吗?】 【自然是不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