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突尼斯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马赫迪耶 Mahdia 376,400 2,966 马赫迪耶 Mahdia

    莫纳斯提尔 Monastir 429,100 1,019 莫纳斯提尔 Monastir

    卡塞林 Kasserine 424,800 8,066 卡塞林 Kasserine

    凯鲁万 Kairouan 571,000 6,712 凯鲁万 Kairouan 117,700

    阿里亚纳Ariana 382,600 1,558 阿里亚纳Ariana 217,100

    (突尼斯)

    巴贾 Béja 320,200 3,558 巴贾 Béja

    比泽太 Bizerte 527,600 3,685 比泽太 Bizerte 113,400

    本阿鲁斯 Ben Arous 467,200 761 本阿鲁斯 Ben Arous

    坚杜巴 Jendouba 430,100 3,102 坚杜巴 Jendouba

    梅德宁 Médenine 432,000 8,588 梅德宁 Médenine

    马努巴 Manouba 327,000 (艾尔亚奈) 马努巴 Manouba

    纳布勒 Nabeul 649,900 2,788 纳布勒 Nabeul

    加贝斯 Gabès 337,700 7,175 加贝斯 Gabès 110,200

    加夫萨 Gafsa 333,400 8,990 加夫萨 Gafsa

    凯比里 Kébili 144,200 22,084 凯比里 Kébili

    斯法克斯 Sfax 832,500 7,545 斯法克斯 Sfax 270,700

    西迪布兹德 Sidi Bouzid 404,100 6,994 西迪布兹德 Sidi Bouzid

    希里亚奈 Siliana 258,100 4,631 希里亚奈 Siliana

    苏塞 Sousse 510,000 2,621 苏塞 Sousse 155,900

    泰塔温 Tataouine 150,500 38,889 泰塔温 Tataouine

    托泽尔 Tozeur 98,500 4,719 托泽尔 Tozeur

    突尼斯 Tunis 933,700 346 突尼斯 Tunis 699,700

    (1,660,300)

    宰格万 Zaghouan 157,300 2,768 宰格万 Zaghouan

    突尼斯 Tunisia 9,779,800 163,610 突尼斯 Tunis

    主要城市

    突尼斯市(Tunis)是突尼斯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地中海南岸,突尼斯湖以西,毗邻突尼斯湾。突市历史悠久,可上溯至迦太基时期,自13世纪哈夫斯王朝起成为突首都。突尼斯市实际上是一个大区,由突尼斯、阿里亚纳、本·阿鲁斯和马努巴四省组成,总人口约260万。其中突尼斯省98.4万人。突尼斯市是一座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海滩绵延20公里,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

    斯法克斯,突尼斯第二大城市,是突尼斯东部港口城市,位于地中海加斯湾西岸。斯法克斯建于9世纪,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商港。现为农产品、矿产品输出港,主要输出磷灰石和橄榄油。有大型磷肥厂和榨油、纺织等工业。地毯织造、皮革加工等手工业颇盛。全国最大渔港。东面80公里处的阿希塔尔特近海油田是突尼斯主要油田之一。城市东面临海,北、西、南三面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林。隔海相望是美丽的克肯纳群岛,岛上也长满了橄榄树,葱郁一片。

    苏塞,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哈马迈特湾,被誉为“地中海的花园港”。东北部地区农牧产品重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有大型棉纺织厂和榨油、毛纺、制革、鱼类罐头等工业。刺绣、花边、珠宝首饰等手工业颇盛。港口主要输出磷灰石与橄榄油,其次是铁矿石、皮革等。

    国家象征

    国旗

    突尼斯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国徽

    突尼斯的盾形国徽上部绘有一艘航行在岁月的海洋上的白帆船,是为纪念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腓尼基人,它也体现了突尼斯海上贸易的漫长历史。后面左侧的黑色天平,是正义与和平的化身;右侧红地上挥舞银刀的黑狮则暗示突尼斯历史上曾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盾徽上方高悬着与国旗相同的新月与红星。一条白色饰带飘过盾徽,上面用阿拉伯文书写着突尼斯格言:“秩序、自由、正义”。

    国歌

    《祖国的卫士》(阿拉伯语:حماة الحمى)为突尼斯国歌,采用于1987年。突尼斯的国歌改编自叙利亚诗人穆斯塔法·萨迪克·拉菲耶于1930年代完成的诗作。

    国花

    突尼斯国花为茉莉花。 茉莉花又称为茉莉,为木樨科素馨属(Jainum)常绿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统称,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早已引种,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其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盆栽花木。在素馨属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双瓣茉莉(Jainum sambac),也就是人们平常俗称的茉莉花。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来饮食。它象征着爱情和友谊。

    人口民族

    突尼斯全国人口10,732,900(2012年估计),有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人口增长率年均不足1%。

    突尼斯城市人口分布情况(2012年)

    城市名称 人口数量(万人) 城市名称 人口数量(万人)

    突尼斯 100.0 比塞大 54.7

    斯法克斯 93.1 莫纳斯蒂尔 51.5

    纳布尔 75.3 加贝斯 36.2

    苏斯 61.2 加夫萨 33.8

    凯鲁万 56.0 - -

    在突尼斯华侨30余人,多居住在首都突尼斯市。各中资机构总人数约为200~300人(随项目情况而变动)。

    政治体制

    政体

    1959年6月1日,制宪议会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突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实行共和制政体。

    政局

    2010年末2011年初,突政局剧变。执政23年之久的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出走沙特。众议长迈巴扎任代总统,格努希总理组建民族团结政府。2月,过渡政府总理格努希及数位部长辞职,前众议长埃塞卜西出任过渡政府新总理。10月,突举行制宪议会选举,伊斯兰政党“复兴运动”在选举中拔得头筹。11月,突制宪会议选举加法尔为制宪议会议长,12月,选举马尔祖基为总统,新过渡政府宣布成立,贾巴利任总理。2013年2月,突一名世俗反对派领袖遭暗杀,引发突政治动荡,贾巴利被迫辞职。7月,突一名世俗反对派议员遭暗杀,再次引发突政治危机,制宪议会一度中止运转。10月,突开启全国对话,最终推举朱玛为候任总理。2014年1月,制宪议会投票通过新宪法,新任过渡政府宣誓就职。5月,选举法获得通过。10月,突举行议会选举,世俗派政党“突尼斯呼声”在议会217席中占据85席,取代复兴运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14年12月,呼声党候选人埃塞卜西当选总统。2019年7月25日,埃塞卜西总统因病逝世,享年92岁。议长纳赛尔出任代总统。10月17日,经过两轮投票,独立候选人赛义德当选突第七任总统,并于23日宣誓就职。2021年7月以来,赛义德总统罢免总理,暂停议会工作。10月,赛任命无党派学者娜杰拉担任总理。12月,赛宣布继续无限期冻结议会,直至2022年12月举行立法选举。2022年3月,由于议会违反冻结法令举行线上会议,赛宣布解散议会,将于2022年12月17日举行议会选举。

    2020年3月2日,突尼斯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确诊逾114.5万例,死亡逾2.9万例,治愈约98万例。

    2015年3月、6月和11月和2016年3月,首都突尼斯城、最主要旅游城市苏斯和南部城市本加尔丹先后四次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给突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2015年11月,埃塞卜西总统宣布突进入为期3个月的全国紧急状态,此后多次延期至今。2018年1月,突多地因民生问题爆发示威游行。10月,突首都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2018年底至2019年初,突公职人员因涨薪问题多次举行罢工游行。2019年6月27日,突首都市中心发生2起恐袭事件。2020年3月6日,美国驻突使馆附近发生自杀式袭击。同年9月6日,突东部城市苏斯发生一起针对安全人员的恐怖袭击。2021年以来,突多次爆发抗议民生问题或反对总统改革举措的示威游行,突安全部门挫败多起未遂恐袭事件。

    宪法

    1998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降低总统候选人的参选年龄,扩大参选范围。总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2002年5月,举行独立后首次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上限增至75岁。2011年3月4日,突过渡政府宣布废除现行宪法。2013年6月突制宪议会初步完成新宪法草案制定。2014年1月,制宪议会投票通过新宪法,确定突实行共和制,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统由直选产生,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实行一院制,立法机构称人民代表大会。

    制宪进程

    自2011年末起草新宪法以来,突尼斯党派间的纷争一直让起草过程步履蹒跚。

    2013年6月18日,制宪议会成立了“制宪共同委员会”,其使命为使反对派与复兴运动党就宪法草案的主要争议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014年1月2日,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突尼斯国民制宪议会代表重返谈判桌前,以期最终确定新宪法内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