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巴勒斯坦国-《史册》
第(2/3)页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7.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3655美元
通货膨胀率1.2%失业率26.4%
2013年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GDP) 70.08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5.3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695.6美元
通货膨胀率 5.7%
进出口总额(2011年) 58.33亿美元
其中进口额(2011年) 50.18亿美元
出口额(2011年) 8.15亿美元
工业
据巴工业部提供的资料:目前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4000家。巴工业主要是加工业,如制革、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和家具等。
农业
巴勒斯坦农产品丰富,农业是巴经济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榄(油)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产品的25%。可耕地面积为16.6万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2012年,巴农业总产值达3.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
旅游业
巴气候宜人,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被称为圣地(HolyLand)其旅游资源丰富。巴自治区共有旅行社74家,餐馆69家,旅馆106家,拥有客房4708间,10063张床位。主要旅游城市有:耶路撒冷、拉马拉、比拉、伯利恒、杰里科、纳布卢斯、希伯伦、加沙。
金融机构
巴勒斯坦金融机构(PALESTINEMONETARYAUTHORITY)于1994年底成立。该机构作为巴中央银行预备机构,在确定金融政策、调控和监督各银行活动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根据巴金融机构提供的资料,目前在巴民族权力机构控制区的银行共有22家。巴勒斯坦银行9家,阿拉伯银行11家,其它外国银行2家。巴至今没有自己的货币,使用以色列货币(谢克尔)和约旦货币(第纳尔)。
国际援助
国际援助是巴民族权力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8至2010年,巴民族权力机构每年获得的财政援助分别为18亿、14亿和12亿美元,美国和欧盟是最大的援助方。2011年,由于巴谋求加入联合国,美冻结部分对巴援助,巴全年仅获得9.83亿美元援助,财政缺口巨大。2012年,中东问题“四方机制”呼吁国际社会向巴提供11亿美元财政援助。
2015年2月12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宣布,计划2015年向巴勒斯坦提供7.05亿美元援助。这笔援助款项的80%将用于加沙地带重建。
交通运输
公路
巴民族权力机构管辖区内没有铁路,一切运输全靠公路,汽车完成。有各类公路5146.9公里。2000年以后,由于巴以爆发冲突,巴交通建设陷入停滞。2009年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恢复并得到一定发展。
航空
巴于1996年组建民航机构,1998年10月加沙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并开通至埃及和约旦的航线。2000年巴以爆发冲突后,加沙机场跑道被以军摧毁。巴勒斯坦航空公司属巴民族权力机构所有,总部设在埃及阿里什,现有2架支线客机。 加沙国际机场是巴唯一的机场,可起降波音747大型飞机,年进出港旅客设计能力为70万人次。
文化艺术
语言
巴勒斯坦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宗教
巴勒斯坦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国内主要有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节日
建国日:11月15日
独立日:8月14日(1947年)
国庆日:3月23日
烈士日:1月7日,以悼念为争取巴自由、独立和荣誉而在战场上牺牲的数千名烈士。
灾难日:5月15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大批巴人为躲避战争从以色列境内逃往其他国家。后来,巴将5月15日作为民族“灾难日”,纪念当年的战争和民族厄运。)
文学
巴于16世纪初即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19世纪下半叶,巴人民开始反抗奥斯曼的统治,文学也随之开始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以后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与斗争,在文学上都有反映。赫利勒·贝德斯(1875~1949)的长篇小说《继承人》(1920)、短篇小说集《思想的舞台》(1924),赛福丁·伊拉尼的短篇小说集《第一程》、《来自人群》,奈贾提·绥德吉的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姐妹》,穆萨·侯赛尼的长篇小说《一只母鸡的回忆》(1943)等,描写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殖民主义者的不满,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诗人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1917~1980)、易卜拉欣·图甘(1905~1941)和阿卜杜·拉希姆·迈哈穆德等的诗作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阿拉伯传统诗歌增加了清新的艺术特色。1948年5月后,大批巴难民逃离家园。巴文学从此分为被占区文学和流亡区文学。
被占区文学代表作:迈哈穆德·达尔维什(1941~)的长诗《巴勒斯坦情人》、陶菲格·齐亚德(1936~)在《决不能》、塞米哈·卡西姆(1939~)的《道路之歌》(1964)等。
流亡区文学代表作:阿卜杜·凯里姆·卡尔米(艾布·赛勒玛)的《流亡者》(1953)、《祖国颂》(1959)、格桑·卡纳法尼的中篇小说《阳光下的人们》(1963)、迈哈穆德·里马维的短篇小说《小穆罕默德的疑问》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