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新加坡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军备

    新加坡装备各种舰只35艘,各型飞机210余架、豹2A4型、百夫长等战车、重火炮及导弹以及轻兵器等装备。 新加坡军队主要在国外训练。1971年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组成“五国联防”。重视全民防卫教育。致力于建设第三代“智能”军队。

    军衔

    新加坡的军官分3等10级:将官3级(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交通介绍

    新加坡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铁路

    高速铁路

    2013年2月,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达成初步协议,将修建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速铁路,起点/终点站分别为吉隆坡和新加坡裕廊东车站。2016年7月19日,新、马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新马高铁项目正式启动。新马高铁计划全长350千米(其中在马境内335千米,以高架路段为主;在新境内15千米,以地下隧道为主),为标准双轨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设计最高时速350千米,直达列车全程约需90分钟,预计总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段投资约50亿美元)。2018年,马哈迪成为首相后即宣布将推迟新马高铁计划。2018年9月,两国达成协议,新马高铁建设将延后两年。2020年5月两国一致同意将项目再次延至2020年12月31日,双方将继续磋商项目变更和计划。新加坡方面表示这将是该项目最后一次延期。

    轨道交通

    新加坡地铁有5条线路,分别是东西线(绿线)、南北线(红线)、东北线(紫线)、环线(橘黄线)、市区线(蓝线)。它们互相交叉,连接各交通要道,通往主要观光地。地铁运营时间一般为早上5时30分至凌晨,节日期间通常会延长运营时间。

    新加坡轨道交通发达,截至2020年,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32.3千米。其中,地铁(MRT)203.5千米,设122个站点(地铁转换站不重复计算),轻轨(LRT)28.8千米,设42个站点。新柔地铁新加坡一侧于2021年1月动工,预计2026年12月通车,建成后可连通新加坡兀兰北到马来西亚新山武吉查卡,全程只需6分钟。

    公路

    新加坡15%的土地面积用于建设道路,形成以10条快速路为主线的公路网络。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公路总里程352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64千米,占比4.7%。为缓解道路拥堵,新加坡政府实施车辆配额及拥车证招标制度,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电子道路收费(ERP),共设有78个电子收费闸门。

    为缓解道路拥堵,新加坡政府实施车辆配额及拥车证招标制度,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电子道路收费(ERP),共设有77个电子收费闸门。截至2019底,机动车保有量97.3万辆。2011年起,机动车保有量均维持在96万辆左右。截至2020底,机动车保有量97.4万辆。新加坡道路交通规则与中国有所不同,机动车驾驶舱位于右侧,车辆靠左行驶。

    水运

    新加坡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和第二大货运港口。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 连接123个国家和地区,有5个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船泊位54个,为全球仅次于中国上海的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截至2019年底,新加坡注册船舶4437艘,总吨位9732万吨。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注册船舶4275艘,总吨位9500万吨。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上升4%至3390万TEU,名列世界第二位。从燃油销售上来看,新加坡仍是世界第一的加油港,2014年销售的总燃油量达4240万公吨,抵港船舶创纪录则达到23.7亿总吨。

    2019年,新加坡港货运量6.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20万标箱,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5%。 2020年,新加坡港口处理货运总量5.9亿吨,集装箱总吞吐量3690万标准箱。

    空运

    新加坡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2020年樟宜国际机场客运量1176.6万人次,货运量154.4万吨,飞机起降超过12.5万架次,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21年6月,每周有7家航空公司维持新加坡直飞中国大陆14个城市的航线。

    自1981年运营以来,樟宜机场共获得560多项“最佳机场”奖项,2020年在研究公司Skytrax进行的机场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名列榜首,这是樟宜机场连续第八年获得第一。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樟宜机场航班数量锐减。

    当地时间2018年3月19日,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了航空(杂项修正)法案,让新加坡民航局实行新的机场客容量管理计划,遏制航空公司滥用当局分配给航班起飞和降落的时段,确保客机按时起降,否则将面对最高10万新加坡元的罚款。

    社会事业

    媒体

    新传媒电视在1963年开播,当前设有7个免费电视频道。8频道和U频道以中文资讯、时事和娱乐节目为主,亚洲新闻台、5频道和Okto主要以英语广播,朝阳和春天频道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族群。在付费电视市场,星和视界通过线缆传送节目,提供120个左右的频道,Singtel TV则为观众推出100个以IPTV服务为主的电视频道。

    新加坡共有16份报章,每日发行数目达120万份。主要报纸有:中文的《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我报》《大拇指》;英文的《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今日报》以及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报章。

    新加坡第一家电台频道在1923年成立,现时新传媒电台、军协电台、联盟传讯、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以四种官方语言广播,为听众播放19条频道,包括家FM、城市频道、最爱频道、UFM100.3、YES93.3等电台频道,全天候以华语播出新闻、娱乐和音乐节目。

    教育

    新加坡的社会背景、人口结构、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在新加坡的四大种族中, 华族学生对外以普通话为母语。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从开创华侨私塾崇文阁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政府逐步统一了语文源流学校,所有学生不分种族都以英语为第一语文,英语也是主要的教学媒介语。

    新加坡政府为确保新加坡华人仍然保留自己的母语文化,一贯在所有学校推行中文教学,华语是单一的语言科目,所有新加坡华人都需要学习华语(母语)。在海外,尽管母语一般指的是第一语言,新加坡则使用母语来指民族语或第二语言。就华文而言,新加坡有11所特选学校,比如: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立化中学等,它们早期是传统的华校,经政府同意,将华文和英文同时并列为第一语文来授课。这些学校负责培养讲华语的文化专才,同时也背负着传授中华文化的使命。

    新加坡中小学校一般采用半天制,而初级学院、大学专科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现有350多所中小学、十多所初级学院、一所高中、3所工艺教育学院、9所公立高等院校有: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2014QS亚洲大学最新排名为国大第1位以及南大第7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

    2003年后,新加坡六年小学教育对国民是强制性的。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为必修课,有4门主课,包括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其他课程还包括音乐、美术、公民教育、社会以及体育。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六年级生必须参加小学离校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入不同的中学,选修不同的课程。

    小学(6年制):6年级学生需要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SLE),考试科目为: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华文和英文各占100分,数学和科学各占50分,总积分为300分。

    新加坡中学教育备有特别和快捷课程,还有普通学术或工艺班,当中一半以上的中学生被分派到快捷课程,小部分学生修读特别课程,还有大约30%修读普通(学术或工艺)课程。中学生们修读的科目,包括了:英语、华语(特别课程的学生可以选择高级母语和英语两者之一可以为第一语文)、数学、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人文(包括历史和地理)、英国文学、美术、技术、家政、公民教育、体育和音乐。在中学毕业后,半数以上的学生将进入中学以后的教育中心,如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而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够最终进入大学。其馀大约15%的毕业生则进入初级学院和高中,其中大多数将进入大学。

    中学(4年制):(特别和快捷班),第四年必须参加全国统一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成绩将决定升高中、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

    中学(5年制):(学术及工艺),学术班的学生在中四必须参加‘N’水准考试,通过后才能升上中五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工艺班的学生有两门主课,英文和数学,第四年必须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大多数学生在N水准考试后不再修读第五年课程,而直接进入技术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主校园位于肯特岗工艺教育学院 (2年制):考取技术文凭(ITE 证书课程)。

    高中(3年制) / 初级学院(2年制):考取剑桥‘A’水准文凭,成绩将决定大学的去向。

    理工学院:3年制的大专课程(文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将豁免大学第一年课程。

    大学:除了医学、法学等专科外,一般需要3年时间来考获普通学位,荣誉学位需4年。

    私立学院:新加坡的私立学院提供两种课程:预科的课程文凭以及学位的课程。其中学位课程都是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所颁发的国外大学文凭。新加坡教育部在2010年开始实施一个全新私立院校认证资格叫 Edutrust “教育信托保障计划”。整个计划会探讨以下领域: 私立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和健康; 强调学术性流程,例如课程设计和发展、学生跟进和发展、学生评估及教师的筛选和本地学生的学费保护。该计划为较好的私立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途径,以突显其在管理和提供教育服务之关键领域具备良好的水平。

    医疗

    2011年,新加坡有条件注册的医生有320名,而在2007年只有230人。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国外受训的外籍医生,一小部分是国外受训的本地人。截至2011年,公共医疗系统中的6155名医生,外国医生占36%,私立系统的3902名医生中,外国医生占16%。

    新加坡正在加紧培养医生以配合医院和各养老设施的兴建。以医生来说,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开课后,加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和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能培养500名医生。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缺少100到150个医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