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蒙古国-《史册》
第(2/3)页
2005年,蒙古人民军参与了北约在科索沃的维和任务。
2009年8月15日,“可汗探索-2009”多国维和军事演习在乌兰巴托以西65公里的蒙古国武装力量培训中心拉开帷幕,来自蒙古国、美国、印度、韩国和柬埔寨的700多名士兵参演。
2010年3月29日,北约正式宣布蒙古为第45个向阿富汗派兵的国家,4月23日,蒙古还应邀参与北约外长峰会。
2012年,蒙古派遣维和部队赴南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2012年3月,蒙古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11月,蒙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
交通:
公路
蒙古国国内公路主要分为三类:国家级公路(包括连接首都与各省会之间、各省会之间、国家边境口岸和中央居住区的公路)、地方公路、单位自用路。
截至2020年,蒙古国公路总里程约11.9万公里,其中铺装公路1.1万公里。蒙古国分别同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设有多个边境口岸,公路连结和通关较为便捷。目前,中蒙两国共有13个公路口岸。
铁路
蒙古国境内现只有两条铁路,一条为乌兰巴托铁路,另一条为自乔巴山向北至蒙俄边境口岸铁路,两条铁路总里程共计1811公里。蒙境内现有铁路均使用俄罗斯标准的1520mm宽轨铁轨,不能直接同中国境内1435mm标轨铁路对接,需进行车厢换装。
空运
蒙古国主要航空公司包括Mongolian Airlines(МIАТ)、Air Mongolia、Hunnu Air等,现运营首都乌兰巴托至额尔登特、乔巴山、奥尤陶勒盖、科布多等省会及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和乌兰巴托至北京、呼和浩特、香港、泰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际航线。
位于首都乌兰巴托市西南方向的成吉思汗国际机场现为蒙古国最大的机场。目前,蒙古国已启动建设新国际机场,新机场位于中央省色尔格楞县,距乌兰巴托市市区约50公里。
社会:
科教
蒙古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蒙古国教育与科技部下辖多所大学,同时检查和指导全国各省、市教育局、教育单位、教育科研单位的工作。
文化教育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全国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近800所,63所专业培训中心。全国共有高校113所,其中国立高校16所,主要有国立大学、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大学等,私立高校92所,主要有伊赫扎萨克大学、奥特根腾格尔大学等。5所为国外高校分校。根据政府间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蒙与50多个国家交换留学生。蒙国内主要文化单位有:国家民间歌舞团、国家话剧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杂技院、国家音乐馆、国家木偶剧院和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依金喇嘛庙博物馆、造型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艺术画廊等单位
医疗
1994年1月起,蒙古国实行《医疗保险法》。医保有强制和自愿两种形式,公民也可购买多重保险。强制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对象为蒙古国全体公民;自愿保险对象主要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等群体。目前蒙古国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基本覆盖全民。
据蒙古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蒙古国医疗卫生占财政支出比重为5.6%,人均医疗卫生支出24.4万图;2020年,蒙古国公民平均预期寿命70.19岁,其中蒙古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5.78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66.11岁。
呼吸道疾病现是蒙古最主要疾病之一。除冬季季节性流感外,蒙古国目前未出现其他流行性疾病。
尽管蒙古国严禁捕猎旱獭,但每年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非法捕猎。蒙古国21个省中,目前有17个省为鼠疫风险区。蒙古国国家人畜共患病研究中心提醒民众严禁捕猎、收售、食用旱獭肉。如果因接触旱獭出现高烧和腺体肿胀等症状,须紧急联系当地疾控部门采取措施。
媒体
据蒙方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约126种、杂志92种、76家广播、150家电视台、30多家网络媒体。主要报刊有《日报》、《世纪新闻报》、《今日报》、《真理报》、《蒙古新闻报》等。这几种报纸是蒙古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除《真理报》是蒙古人民党机关报外,其余均是自由刊物。此外还有《索云博报》(军报)、《乌兰巴托时报》、《人民权利报》等。
蒙古通讯社(简称蒙通社):系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21年。该社与新华社、路透社、俄罗斯新闻社、塔斯社等有合作关系。
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系蒙古唯一非私营广播电台,也是蒙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机构。广播电台覆盖全国。
此外还有TV9、TV5、TV25、乌兰巴托电视台、“鹰”、C1、TV8、NTV、教育、USB等为较大的私营电视台。
通讯
蒙古国电信业发展很不平衡,在首都及几个大城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宽带及相关业务相对普及,但在偏远地区,很多地方通讯网络仍未覆盖。
2020年,蒙古国通讯领域收入超过1.39万亿图,同比增长15%,是蒙古国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固定电话网线共16万条,有线电视用户共74.8万,移动电话用户共436万,永久互联网用户共45万,移动互联成为蒙古移动产业的增长点,在拉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蒙古国主要的电信供应商包括:Mobicom、Gmobile、Skytel、Unitel和MongoliaTelecom。
电力
蒙古国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国内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较为落后,很多发电机组设备仍沿用前苏联时期建造。目前,蒙古国尚不能满足国内电力自给自足,国内电力供应达到80%,其余20%电力需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蒙古国电力装机容量110万千瓦。
全国电力供应中,煤电占85%、风力发电占5%、柴油发电占7%、水利发电占2%、可再生能源占0.62%,其中国内电力供应占80%,进口电力占20%。
外交:
外交政策
国家大呼拉尔1994年通过的《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规定,蒙古奉行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调“同俄罗斯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主张同中俄“均衡交往,发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发展同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亚太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与合作。2011年,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通过新《对外政策构想》,将“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拓展为“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强调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明确对外政策首要任务是发展同俄、中两大邻国友好关系,并将“第三邻国”政策列入构想,发展同美、日、欧盟、印度、韩国、土耳其等西方国家和联盟的关系。2004年,蒙古成为上海合作组织首个观察员国。2012年3月,蒙与北约建立“全球伙伴关系”。11月,蒙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
截至2012年3月,蒙古国已同164个国家建交。
同俄罗斯关系
1976年6月,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领导召开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第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加紧推广苏联的新经济体制和先进经验,宣布将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农牧业转向工业,在教育,经济,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方面和苏联加强关系,苏联也不断向蒙古提供无偿以及有偿贷款。1976年10月19日在苏联和蒙古分界委员会勘查后,两国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关于苏蒙边界西段条约自塔班包格德(奎屯山)4104.0米高地至阿斯哈欣•塔班•夏尔及其东段自大萨彦山脊2855.8米高地至塔尔巴干达呼敖包》,就此确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边界,双方还签署了边界通行协议,以保证两国贸易畅通。1980年11月26日两国签订了在边界上的合作与互助条约。1986年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问乌兰巴托并同意让蒙古有相对自由的外交政策,这使得蒙古和西方世界开始有了联系。1987年蒙古和苏联双方边界委员会又开始了边界勘定和标点项目。
1993年1月蒙古国首任总统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出访俄罗斯签订了新的《蒙俄友好关系与合作条约》。1994年1月30日根据以前三国之间签署的条约和协定。中国、俄罗斯、蒙古国政府在乌兰巴托签订三国国界交界点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大使裴家义、俄罗斯驻蒙古大使拉佐夫和蒙古对外关系部第一副部长乔音霍尔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字。1994年俄罗斯副外长帕夫洛夫访问蒙古,双方签署了《蒙俄外交部合作议定书》调整了边境口岸工作方式和边境运输办法。1995年蒙俄两国政府通过免签协议,只有持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的蒙古人才能免签入境俄罗斯,持普通护照的蒙古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免签进入俄罗斯。1996年6月24日,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签订了关于三国国界两端交界点叙述议定书,设置奎屯山和塔尔巴干达呼敖包为三国交点。2001年9月开始俄罗斯对蒙古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到了2003俄罗斯重新开放了近20个边境口岸,边贸逐渐恢复,贸易额逐渐提升到了2004年的3.626亿美元。2006年12月8日在莫斯科,蒙古和俄罗斯先废止了1980年的边界条约,再根据1993年1月20日《俄罗斯联邦与蒙古之间的友好关系与合作条约》和2000年11月14日最高级别的《乌兰巴托宣言》又重新签订了新的边界条约。条约里设置了边境专员,规定了国界标记点,国界标记点距离,规定了像边界放牧,打猎和贸易等一系列规则,也规定了在一定的时间一起进行边界勘查任务。这项条约在2008年正式生效。2011年两国边境委员会在边贸问题上又签署了关于农业,畜牧业和木材合作条约。
同中国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