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2集-《史册》
第(2/3)页
乍得人接受了不少现代化的东西,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也习惯行握手礼,称男性客人为先生,称女性朋友为夫人、女士、小姐。外国客人也可用同样的方式称呼乍得的政府官员。乍得居民信仰不同的宗教,他们遵守各自的宗教教规。
民俗
乍得拥有多样化的种族和语言,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乍得政府也积极推广该国文化和传统,开放乍得国家博物馆和乍得文化中心。乍得全年共有6个公众假期,不定期的假期则包括基督宗教的复活节、伊斯兰教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
一个贩卖乍得传统服饰的裁缝师乐队沙里爵士乐在1964年组成,开拓了乍得的现代音乐领域。随后,其他的一些乐队试图结合现代和传统音乐。但乍得人通常都蔑视现代的音乐。
一夫多妻制在乍得十分普遍,约39%的女人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配偶在结婚时表明其不接受重婚,乍得的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制。虽然法律禁止对妇女使用暴力,但家庭暴力仍然普遍。约45%的乍得妇女会进行女性割礼,虽然法律亦明文禁止。这种仪式在阿拉伯人、Hadjarai人和瓦达伊人之中比较普遍(超过90%),萨拉人(38%)和图布人(2%)参与这种仪式的比例则较低。乍得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这使她们难以寻找工作。虽然基于法国法律的财产及遗产法并没有歧视女性,但地区领袖在处理遗产个案时,通常会根据传统做法倾向男性。
音乐
乍得较流行的乐器有“kinde”(一种竖琴)、“kakaki”(一种长3至4米的号角)和“hu hu”(一种使用葫芦作扩音器的弦乐器)。不同种族会使用不同的乐器:萨拉人常用笛子、巴拉风(balafon,一种木琴)、竖琴和kodjo鼓等;加涅姆布人则以长笛类乐器配合敲击乐器演奏。
乐队沙里爵士乐在1964年组成,开拓了乍得的现代音乐新领域。随后,其他的一些乐队试图结合现代和传统音乐。但乍得人通常都蔑视现代音乐,在1995年,他们对现代音乐开始感兴趣,这促使一些乍得歌手的唱片和录音带开始被发行。但盗版行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乏都限制了乍得音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学
与其他非洲国家一样,乍得的文学被经济、政治等因素打击。很多乍得作家被迫在流亡国外的情况下写作,主题集中于政治压迫和历史论文。自1962年起,20位乍得作家写作了约60部小说作品。较著名的作家有约瑟夫·卜拉欣·赛义德(法文:Joseph Brahim Seïd)、巴巴·穆斯塔法(法文:Baba Moustapha)、安托万·班吉(法文:Antoine Bangui)和库尔西·拉姆科(法文:Koulsy Lamko)。2003年,乍得的唯一文学评论家艾哈迈德·塔博耶(法文:Ahmat Taboye)出版了乍得文学选集(法文:Anthologie de la littérature tchadienne)以在国际和青年间宣传乍得文学。
电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