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了喜上加喜,为了名声和积福。 这时候李瑜若是再低调的话,那肯定会被人家骂装货的。 李府门前鞭炮齐鸣红纸如雨,围观百姓在门前挤得水泄不通,纷纷称赞李家公子年少有为。 每称赞一句,门房就会大方地撒上一把红纸包的钱袋子,每个钱袋子里有两枚铜板。 有的运气好抢个四五个,有些运气不好的门房也刻意送一个。 大喜事嘛,最好是人人沾些喜气。 那一日别说是乞丐百姓,就是京城的流浪狗也混了好大一顿油水。 李瑜觉得他儿子中的这个秀才,比他当年考中进士还要风光些。 只不过这位在外人面前,可以光宗耀祖的少年郎,这会儿却被迫在厅堂里听长辈们说他的亲事。 李瑜手中拿着一堆帖子,哭笑不得地念一个笑场一个。 “工部张侍郎家,邀我携全家赏菊?这季节哪来的菊花?莫非要把他家千金比作秋菊?” 醉翁之意不在酒嘛这是,只是借口也太蹩脚了点儿。 “子璇不是我说你,你说你好歹也当了这么久的二品大员,怎么连这点儿都不懂?” 吴景诚上前接过他手中的拜帖,一边翻一边解释。 “让本该在秋日盛放的菊花,在春日里头绽放,虽然困难了一些但又不是不可能。” 只要你手里头有钱,就没什么是那些工匠办不到的。 李瑜点点头,他家没干过这么败家的事他自然不知道。 接着吴景诚忽然看向手中的请帖:“元御史元夫人请去赏花,胡尚书之子请淳哥儿去诗集……寇尚书……等等,寇家都出来了?” 他这个妻侄儿,可真的是成了香饽饽啊。 第(2/3)页